守护健康,乐享春光丨常见传染病预防指南
—健/康/宣/传 —
常见传染病
预防指南
春暖花开,万物复苏,各种流感病毒也随之活跃起来。学生公寓作为人员密集场所,一旦出现病情很容易大面积迅速蔓延,对同学们的学习生活带来严重影响。现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春季常见的传染病和预防保健小知识,助大家远离疾病困扰,健康迎接春天。
春季是传染病的高发期,认识它们很重要!
流行性感冒
1
病症特点
流感,是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,常发生于冬春季。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为主,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,潜伏期为1~3天。常见症状为发热、头痛、流涕、咽痛、干咳,全身肌肉、关节酸痛不适等,发热一般持续3~4天。
2
预防措施
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,可显著降低接种者罹患流感和发生重症的风险。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,咳嗽或打喷嚏时,用纸巾遮住口鼻。避免近距离接触流感症状患者,均衡饮食,适量运动,充足休息。
诺如病毒
1
病症特点
诺如病毒是引起急性胃肠炎常见的病原体之一,冬春季节高发,传染性强,通过消化道传播,日常生活接触、水源、食物、气溶胶均可感染。最常见症状为呕吐和腹泻,其次为恶心、腹痛、头痛、发热、畏寒和肌肉酸痛。多数病例为轻症,发病后2至3天即可康复。
2
预防措施
注意饮食、饮水卫生,尽量吃熟食,吃水果要清洗、削皮,饮用开水或未开封的预包装水、饮料。勤洗手,尤其是饭前便后,减少到人群聚集的地方,保持空气流通。出现呕吐、腹泻等肠胃症状,应尽早到医院就诊。
流行性腮腺炎
1
病症特点
由腮腺炎病毒感染而引起的腮腺及其他腺体的肿大,肿胀以耳垂为中心,以冬春季常见。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,也可通过直接接触感染者的唾液传播,一次感染后可获得终生免疫。
2
预防措施
在腮腺炎流行期间,尽量不要到人群密集的场所去,更不要与已患有腮腺炎的人接触。保持空气流通,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,锻炼身体,增强体质。对接触过传染期流行性腮腺炎病人的易感者要密切观察。
水痘
1
病症特点
水痘是由水痘-带状疱疹病毒原发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,传染性强,俗称“见面传”,人群普遍易感。水痘的潜伏期约为10~21天(通常为14~16天),皮疹通常先出现在头皮、面部或躯干,逐渐延至四肢,呈分批出现、向心分布的特征。皮疹初期为红色斑疹,后转为丘疹、疱疹、痂疹,24小时后可见各型皮疹。
2
预防措施
佩戴医用防护口罩,并严格执行手卫生。未患过水痘且未全程接种水痘疫苗者,如果已经接触了水痘患者,在暴露3天内可以进行应急接种,在一定程度上可防止水痘-带状疱疹病毒传染,或减轻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。
结核病
1
病症特点
结核病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,当结核病患者咳嗽、咳痰、打喷嚏或大声说话时,结核杆菌便随着飞沫飘散到空气中。健康人一旦吸入这些带有结核菌的飞沫,就有可能引起感染、成为结核菌感染者。其中,约1/10的感染者会发展成为结核病患者。结核病多为缓慢起病,长期伴有疲倦、午后低热、夜间盗汗、食欲不振、体重减等症状。严重的患者可有高热、畏寒、胸痛、呼吸困难、全身衰竭等表现。肺结核病人往往伴有咳嗽、咳痰,痰中可带血丝。
2
预防措施
在人口密集且通风不良的场所,应佩戴口罩以减少感染风险。通过合理饮食、适量运动、充足睡眠等方式,提高身体免疫力。保持双手清洁,定期开窗通风,保持室内空气新鲜,保持衣物清洁干燥。
寝室防护全攻略
1
寝室环境管理,打造健康寝室
1.垃圾处理“不过夜”:
外卖餐盒、剩菜剩饭及时装入垃圾袋,下楼扔掉。别让隔夜垃圾在宿舍“逗留”,不给细菌病毒滋生的机会。
2.通风换气“常态化”:
每天早、中、晚各开窗通风一次,每次至少30分钟。新鲜空气流通,能有效降低病毒在空气中的浓度。若担心温差,可选择课间无人时通风。
3. 消毒清洁“有技巧”:
用稀释后的84消毒液擦拭桌面、门把手、开关等高频接触区域;注重卫生的同学,还可定期用消毒液拖地。通风后,气味即可消散。
2
个人习惯养成,筑牢防护壁垒
1.物品专用“不共享”:
水杯、餐具、毛巾等个人物品坚决不共用。诺如病毒高发期,即使关系再好,也别“分享”餐具。
2. 手部卫生“记心间”:
回寝室先洗手,触摸公共物品后、吃饭前,用肥皂或洗手液清洗;不方便用水时,备消毒湿巾随时清洁。
3. 健康监测“早行动”:
关注自身状态,若出现发热、咳嗽、皮疹等症状,立刻戴口罩,告知室友并联系公寓管理员,早发现早处理。
4. 作息锻炼“双在线”:
少熬夜,保证7-8小时睡眠;课余约室友跑步、打羽毛球,增强免疫力。
5. 合理饮食“要牢记”:
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,如新鲜蔬菜、水果、瘦肉等,保持身体良好的营养状态。
同学们,健康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础,让我们从自身做起,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,共同营造一个健康、和谐的校园环境。这个春天,让我们以寝室为“健康堡垒”,用细节守护平安。